為打通通往基地田間地頭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12月中旬開始,留守管理中心對通往鳴翠湖基地養(yǎng)殖場路段進行水泥修筑,徹底改變了基地道路“腸梗阻”問題,使“泥水路”變成“水泥路 ”,共筑綠色發(fā)展道路。
田間道路是農業(yè)生產的“主動脈”,更是實現綠色發(fā)展的“大通道”。為從根本上解決制約基地發(fā)展的瓶頸問題,盡快完善交通道路設施成為當務之急。留守管理中心領導看在眼里、急在心里,多方聯系、籌措資金,在豐礦集團大力支持下,認真規(guī)劃精心組織,對其道路進行現場勘察,認真測算。為了確保施工質量,中心領導還經常深入現場辦公,施工人員每天加班加點搶時間、趕進度,對破損路面進行填土、整平,再重新鋪上水泥路。
經過近一個月的緊張施工,一條長1465米、寬3.5米、歷時一個多月的道路硬化項目于1月26日順利竣工,原本坑洼難行的“泥水路”變成了平整寬闊“水泥路 ”,職工及車輛出行安全得到保障。
“這條路以前沒有硬化,大部分是沙石路、泥土路,一遇下雨泥濘不堪,晴天塵土飛揚,常有車輛陷泥坑中不得動彈,嚴重影響了基地出行和生產物料的運輸?,F在好了,有了這條路,我們下地干活更通暢了,心情也更舒暢了”?;芈毠とf金平說道。
現如今,鳴翠湖基地放眼望去,穿行于基地中的道路,猶如一條飄逸的彩帶,串起基地內的田田塊塊,成為助力基地綠色發(fā)展的康莊大道。